你不知道的社交焦虑来,现在将情节设定改一改。请大家再穿越至现代城市的一栋楼下,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手中捧着一束喷香的鲜花,等着美丽的姑娘下楼然后双膝跪地送给她。嘻嘻,又有一段美好的姻缘要开始喽。别急!小伙子神情慌张,来回徘徊,嘴里念念有词,说:哎呀,她要是不下楼怎么办,不下楼肯定是不同意我。即时她下楼,但不接受我的鲜花,岂不是丢死人了。对了,她父母好像对我有意见,她父母不接受我该如何是好……过了一会,姑娘兴高采烈的下楼,准备接受男友的表白,可是小伙子早垂头丧气的走了。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聚会、工作、面试以及像上面我们说的约会等社交活动对我们来说再正常不过,可是有一类人群在此方面却躲之不及,这就是社交焦虑障碍者。社交焦虑障碍同其他情绪障碍(抑郁、恐怖症)一样,会给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美国,焦虑障碍是最普遍的心理障碍,影响大约18%的人群。高焦虑除了会诱发更高的心理压力外,它还会导致社会、职业和家庭功能的损害,削弱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另外,焦虑障碍带来的经济负担预计每年超过420亿美元。
注意偏差
注意偏差(注意偏向)是指焦虑个体对外界的负性信息较敏感,优先对这些信息进行选择性注意。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正处于等待录取通知的学生,他会对家里收到的每封邮件都很敏感,对经过的邮政车辆特别关注;在工作职位选拨中,员工们在此时期对办公室里的闲言碎语会比平时更加在意和敏感。正常个体自然也会出现这些现象,但他们可以很好的调适自己。
社交焦虑个体就没那么幸运了,此类群体对自身和外在环境抱有负面的想法,更容易将注意力聚焦于负面的信息,尤其与自己有关的,并且这已经成为他们习惯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了。社交焦虑者会表现出自动化的自我关注,这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不良表现会引起周围人的负性反馈,从而时刻在监控自己的外部表现。 心理学家们对此作了研究,实验中要求高低社交焦虑者注视屏幕中央的愤怒或中性面孔,然后对周围的目标字母做出反应。结果与实验者们的预期一致,发现高社交焦虑个体在愤怒人脸条件下的目光停留时间更长,这意味着焦虑个体被愤怒人脸吸引,无法将注意力转移至当前的任务中, 而在低社交焦虑者中没有发现此现象。 人类的注意力其实是一个容量系统,可以用菜篮比喻,你在里面放了很多坏掉的蔬菜,还能放多少新鲜的蔬菜呢!很显然,当我们将注意力花费在与任务无关的消极信息时,很难再有兴趣接收积极的、对我们有益的信息,这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增加我们的焦虑水平。
你看到一群人在聊天,你一过去,这群人停止了谈话,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这样?你是班上的班干部,一次班主任找你谈话,你觉得他会批评你还是表扬你?这是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模糊场景,不同的人对此会有大相径庭的解释,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正常个体相比,社交焦虑个体更可能以负面的方式来解释模糊性社交事件,这就是所说的负性解释偏差。 就像上面提到的社交情景,他们更倾向于解释众人停止谈话是因为大家不喜欢自己,老师找自己谈话是因为要批评自己等等。社交焦虑者的这种思考方式,会极大歪曲外界的真实反馈信息,更倾向以消极的方式来理解工作、聚会或者会议中的不明确信息,非常不利于正确的认识和表达自己,如此会进一步提高焦虑情绪水平,导致各种矛盾和失误,严重的是这种情况会形成恶性循环。 在生活中,社交焦虑者会选择性注意负性的外界信息,表现出注意偏差,并且倾向于以负性方式来解释社交情景,这必然会促进焦虑者对负性事件的增强记忆。因此,社交焦虑个体这种更易回忆和记忆负性事件的特点称为记忆偏差。这很像我们背英语单词,你看的多,对它的意义解释的多,那么这个单词你定会记忆深刻。心理学研究早已表明,人类对那些威胁性刺激或事件记忆尤其深刻,并且女性要比男性更容易受到这些事件的困扰。 社交焦虑者以负性的方式来解释周围的社交信息,在脑中不断回忆各种细节以及随之而来的羞耻、恐惧和各种难受的生理反应,加之自己的主观预期又被经验所证实,这会给社交焦虑个体带来巨大的压力,即使以后遇到相似的社交场景也会自动回忆起那难受的经历,从而严重干扰个体的工作效率。更严重的是社交焦虑者会回避往后类似的社交情景,宅在家中,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这很像乌龟在遇到危险时自动把头缩进壳内,进行自我防卫。 社交恐惧让正常的交流变成了折磨……到底那些社交情景会引起我们羞怯和恐惧?我们所知道的是,社交焦虑的核心是对外界负面评价的恐惧,甚至是正性评价也会引起社交焦虑个体的不适。法国著名的心理治疗医生克里斯多夫·安德烈把惧怕的情景类型分了五大类。
那么社交焦虑可以如何解决呢? 对于社交焦虑者,要改变自己追求完美的思维方式,要允许自己犯错。恰当的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这同正性情绪一样重要,极力压抑自身的焦虑、恐惧或是愤怒,不仅会导致自身情绪崩溃,还不利于工作或是其他社交情境中外界对自己真实想法或建议的提取,这样反而不利于自身的利益。 有句话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其实指的是一种处事态度,一种心理调适。走自己的路,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仅要勇于让别人去说,更重要的是自己也要勇于恰当表达自己的看法。社交焦虑者也要主动抓住生活中各种机会来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在不断的实践中来提升能力。
文章分类:
新闻资讯
|